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地圖+地圖創意遊戲 (附行旅世界地圖包)
  • 定價650.00元
  • 8 折優惠:HK$520
  • 放入購物車
二樓書籍分類
 
發現東亞:現代東亞如何成形?全球視野下的關鍵大歷史

發現東亞:現代東亞如何成形?全球視野下的關鍵大歷史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570854008
宋念申
聯經出版公司
2019年10月25日
130.00  元
HK$ 110.5  






ISBN:9789570854008
  • 叢書系列:歷史大講堂
  • 規格:平裝 / 344頁 / 14.8 x 21 x 2.2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歷史大講堂


  • 人文史地 > 世界史地 > 地區史 > 亞洲地區

















    中國不是China,日本不是Japan,從歷史角度重新探討「東亞」與「現代」的關係。

    我們熟悉的東亞近代大歷史,是否建立在東方閉關鎖國、西方開化進步的刻板印象上?

    讀懂歷史,反轉鏡像,發現真實的東亞!



      「亞洲」(Asia)即亞細亞,意思是東方;這個詞彙本身就帶著歐洲的視角,當作西方的「鏡像」而被對照與詮釋。證諸歷史,今天習以為常的「中國」和「東亞」概念是相當晚近的產物,前者在清代才逐漸定型,後者則是在近130年來才為人熟知。



      我們自以為熟悉的東亞世界,其實充滿了神話與偏見,有待重新發現和認識。宋念申的《發現東亞:現代東亞如何成形?全球視野下的關鍵大歷史》以全球性、連續性的眼光,探討了從16世紀以來東亞變遷、動盪、碰撞、發展、互相塑造的歷史。透過宋念申流暢通俗的書寫方式,可以發現朝鮮半島70多年的南北對抗、中日朝韓之間錯綜複雜的愛恨情仇,其實都是東亞近代化道路上散落的「遺產」。



      《發現東亞:現代東亞如何成形?全球視野下的關鍵大歷史》講述的東亞遭遇,有助於撥開現實的迷霧以重建常識,在大歷史的風雲變幻中,穿透現象、看見本質。



    名家推薦



      本書把以時間與事件為主的各國歷史,轉變為從東亞空間關係的變化來分析、反思東亞歷史。著者引證歷史上的「主角」,並構想把他們重新投入當代國際政治的脈絡中。如〈林則徐在紐約〉一節,代表了對東亞的新發現,即從美國視野或全球視野表現東亞的新現代性。著者在重新反思東亞歷史的過程中,展示了冷戰後歷史爭論的範式。──濱下武志(日本歷史學家、漢學家)



      這是一部有新意、有根據、有趣味的「三有」之書,為大眾了解我們身處的東亞世界之過去提供了很好的知識。──李伯重(北京大學歷史系教授)



      東亞不僅是實體的地理空間,也是流動變化著的人間世界。發現,因此成為進入東亞的入口:本書向我們展示了「發現」的重要意義。──孫歌(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



      歷史是斷裂與延續、發明與揚棄、記憶與遺忘的持續過程,宋念申把我們自以為熟悉的「東亞」展示在歷史過程中,先使它陌生,再讓它重回我們的思想,帶著嶄新的意義。──羅新(北京大學歷史系教授)

    ?


     





    導讀 中華的失焦與現代東亞的形塑╱蔡偉傑

    前言

    ?

    第一章 亞洲反題

    何為「東亞」,為何「東亞」?

    中國不是China,日本不是Japan

    浪漫化亞洲 最後的武士

    ?

    第二章 朝鮮之戰──開啟東亞現代的「世界大戰」

    下克上──豐臣的抱負

    禮制天下──明朝與朝鮮的內憂外患

    東亞「國際關係」的記憶節點

    戰和之間──歷史記憶與宗藩政治文化

    ?

    第三章 滿洲崛起──多元國家的塑成

    邊緣異動──滿洲作為多邊邊疆

    建構大清──皇太極的多元帝國

    「滿」與「旗」──族、籍之間

    「夷」在東亞──異族與正統

    ?

    第四章 新天下秩序──新的「中華」、新的天下

    禮部「外交」──「朝貢」作為權力和文化

    內亞帝國──滿蒙藏政治╱信仰共同體

    清俄碰撞──歐亞相遇中重塑「中國」

    「中華」失焦的「天下」

    ?

    第五章 耶穌會士──歐亞的現代相遇

    畫師•臣子•教士──郎世寧的使命

    逃犯與聖徒──東亞遇上天主教

    耶穌會的成功學

    利瑪竇規矩

    逆轉之夜──日本天主教的毀滅

    隱匿的基督徒

    門外人議屋內事──中西交流之殤

    北堂的不速之客──天主教在晚期朝鮮

    「鎖國」神話的背後

    ?

    第六章 早期全球化──東亞的重要角色

    白的銀,黑的人

    茶在西方,菸在東方

    海禁時代的東亞之海

    喧囂的口岸

    作為象徵的馬戛爾尼使團

    ?

    第七章 其命維新──東亞現代思想的興起

    思想契機──姜沆與朱舜水

    江南風格與江戶浮世

    重建道統──清學的邏輯

    再造日本──江戶思想之激盪

    經世──實學在東亞

    ?

    第八章 文明與野蠻──殖民「現代性」入侵

    林則徐在紐約──毒品•戰爭•「現代」

    黑船上的陌生人──日美相遇

    從「天下」到「區域」──東亞秩序的重組

    「體」、「用」之間──「文明開化」下的東方

    ?

    第九章 民族國家、亞洲主義與國際

    種族進化──殖民與抵抗的邏輯

    合法與非法的亞洲

    黑龍會的朋友們──一九一二年的「亞洲」想像

    脫亞自救──轉折一九一九

    建設與失序──步入「現代時間」的東亞

    ?

    第十章 從二戰到冷戰

    用什麼「超克近代」?

    從長崎到密蘇里號──日本的戰敗

    內戰,冷戰,熱戰

    作為第三世界的「亞洲」

    從「東亞奇蹟」到「亞洲價值」

    如何記憶東亞近代

    ?

    主要參考書目

    ?





    導讀(節錄)



    中華的失焦與現代東亞的形塑




      近五年來,兩岸出版界分別從海外引介了許多從宏觀視角來敘述中國與世界歷史的套書。以中國大陸為例,二○一四年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引進了十卷《講談社.中國的歷史》,而二○一六年中信出版社引入六卷本《哈佛中國史》。在臺灣,則有二○一七年臺灣商務印書館引進全套日本講談社十二冊《中國.歷史的長河》套書,以及二○一八年八旗文化所引進的日本講談社廿二冊《興亡的世界史》套書等等。這些作品的共同特點在於試圖跳脫傳統以漢人敘事或民族國家視角所寫成的歷史框架,從外部立場(例如日本或美國)或其他歷史動因(例如東印度公司與吉哈德)的視角來重述中國與世界歷史。然而,市場上,以中文寫就的類似原創作品,相對較少。而二○一八年七月在大陸所出版的《發現東亞》,則是其中不可多得的佳作。



      本書作者宋念申為美國芝加哥大學歷史系博士,現為美國馬里蘭大學巴爾的摩郡分校助理教授。研究領域為晚期帝制與現代中國史,主要關注中國東北邊疆。這本書原本是脫胎於作者在美國開設東亞史概論課程時的講義,各章節也曾經在「澎湃新聞」上連載過,後來結集成書,也因此這本書的章節相當有系統,而且為了教學,書中不僅回顧了過往美國東亞研究的重要成果,同時也展現了作者對這些研究典範的批評與思考。作者受到現今流行的區域史與全球史取向所影響,希望在這本書中探討現代中國何以形成的問題,並期待能夠把「中國」的經驗匯聚成有普遍解釋力的話語。而且把中國(以及日本跟韓國)放在區域跟全球的框架中加以認識。



      作者自言自十八世紀的孟德斯鳩以降,亞洲對於西方人而言,一直都是作為對照組的反題:一個專制、落後而愚昧的亞洲相對於自由、先進、文明與進步的歐洲。但是後來亞洲作為他稱逐漸被東亞各國所轉化與接受,並且用以形塑自我認同。在這個過程當中,脫離亞洲與現代化被綑綁在一起,成為後來東亞歷史的發展主軸。



      作者將一五九二年日本豐臣秀吉入侵朝鮮作為現代東亞的起點。在此之前以明朝為中華的天下,仍然是當時東亞大多數精英確認身分的重要參照系。但是日本首先公開挑戰了這樣以中華為主的天下秩序,使得東亞的格局開始震盪重組。日本逐漸游離於傳統中國的宗藩體系之外,而朝鮮雖然對明朝的援助感恩戴德,但是隨後滿洲人在中國東北崛起,取代明朝統治中國,使得朝鮮認為清朝不足以代表正統中華,而逐漸發展出自己的獨特意識。而清朝的開疆拓土也逐漸使得漢人士人改變了對中國的認識,過往被視為蠻夷胡虜的東北、蒙古、新疆與西藏等地,如今也被接納為中國的一部分。即便到了清末,革命黨人反對滿洲人的異族統治,但是卻接受了由清朝奠定的中國格局。其代表就是在辛亥革命成功後,革命黨領袖孫文的立場就從驅逐韃虜轉為五族共和。此後清末以降,西力東漸,東亞各國在救亡圖存的焦慮與民族主義的傳入下,走向了更加分歧的歷史道路。

    ?
    蔡偉傑(深圳大學人文學院歷史學系助理教授)




    其 他 著 作